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官网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在汽车安全产业链条中,“e-电子游戏官网

2020-04-01


·  正  ·  文  ·  阅  ·  读  ·

汽车被发明之后的一段时期内,汽车安全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,主要原因有二:
其一,最开始的汽车马力很小,根本开不快,有资料显示,奔驰的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,只有0.85马力,时速大约16公里,就算是急刹车或者是撞到行人,造成的伤害都比较轻。
其二,汽车出现之后,数量并不多,从汽车发明的19世纪末页,到20世纪初汽车有条件量产的几十年间,汽车在改良中发展,数量并没有多大提升。
直到福特t型车出现,马力提升到了20,时速可以达到72公里,且汽车的普及率大大提升,交通事故和车祸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,汽车安全问题被提了出来。

汽车安全产业进化链条

汽车安全产业的进化链条是这样的:
01

钢架结构,让汽车更坚固

02

三点式安全带,确保驾驶员安全

03

安全气囊的发明,进一步确保驾驶员安全

04

辅助驾驶技术

05

e-call,事故之后的生命救援

最开始,人们的想法是:要保证汽车安全,骨架要强、钢板要厚、汽车要够坚硬,才能扛得起汽车之间的硬碰硬这样的想法似乎很合理,但后来人们发现,拥有结实的外壳,车能扛住撞击,但在剧烈撞击过程中,人所要承受的冲击力不是一般的大,会对人造成严重的损害。
明白了这一点,人们给汽车进行了改良,将整个车体分为三部分,前后两个部分做得相对比较软,在车祸时能够延长撞击的时间,吸收撞击的动能,降低对车厢的冲击力,保证乘客的安全。
但是,汽车安全问题依然严峻,三段式车身虽然减缓了撞击对人体的冲击,但是在剧烈的撞击中,人体可能因为惯性,瞬间飞出,司机可能在飞出时被挡风玻璃撞死,或者被方向盘挤死。
怎么办呢?
三点式安全带解决了这一困扰,系上安全带的司机,在发生事故碰撞时,会被安全带牢牢锁住,避免了飞出去的伤害。研究出这一技术的是volvo的工程师尼尔斯•博林,这项专利被无偿开放给整个汽车工业,可以说是为整个汽车安全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也成为了汽车的标配。
但是,在后续发生的交通事故中,人们发现,只有安全带并不能完全解决驾驶者的安全,因为,在受到剧烈撞击之后,驾驶者因为受安全带的因素不会被方向盘挤死,却还是会在惯性下往前倾撞上方向盘,伤害不容小觑。
20世纪50年代,美国工程师johnw. hetrick在一起事故中受到启发,发明了安全气囊。安全气囊会在碰撞发生后第一时间弹开,避免了司机直接撞在方向盘上,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。不过因为技术不完善等因素,这一发明直到1980年之后才普及开来,且成为汽车的标配。
以上,都主要是被动式的安全装置,通过汽车的硬件设备来保护人员的安全,客观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率逐渐缩小,人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却在逐年攀升,人们开始将被动安全转向主动安全。随着车联网的概念被广泛提及,辅助驾驶技术也逐渐普及,最常见的adas(行车轨迹预警)、dms(疲劳驾驶预警)等规范驾驶行为的技术,就是比较普及的主动安全技术,通过对驾驶人员行为规范的监管,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e-call让整个汽车安全产业实现了真正的闭环

长期以来,业界考虑的重点都在“阻止事故发生”,而很少研究“事故发生之后该怎么办”的问题。
所以汽车安全产业链是不是可以“事故”为支点,往前,追溯保障安全出行的方方面面,从车辆制造、安全设计等,来为驾驶者的出行提供安全的环境;往后,则需要应对事故发生之后争分夺秒的安全救援,抓住安全救援的黄金30分钟,在危急时刻,让生命得到很好的保障。
两者哪个更重要呢?
两者都很重要!
事故最好不要发生!但如果避免不了,那么在事故发生之前,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保护乘客,在事故发生之后,争分夺秒是关键,用e-call为减少人员伤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
发掘科技提出的“多重安全”概念,即是以事故为分界点,围绕e-call服务体系,从驾驶者、汽车、道路交通环境、车辆管理、车内健康等多重应用场景出发,从前期的辅助驾驶预防,到后期的生命救援,通过大数据、s-motion、b-call、ichc、adas、dms、edr等技术,构建整个车联网安全体系,保障出行中的生命安全。
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:e-call让整个汽车安全产业实现了真正的闭环。其包含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装置,可以人为触发报警,也可以通过机器的判断自动报警,做到时刻以人的生命为中心,进行出行安全保障。

— end —